首页 法学交流 新闻详情

成果推荐|杨大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法治保障

来源:吕梁市法学会 日期:2023-05-08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了新要求,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法治是重要保障。为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以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助力乡村振兴。

file

   作者:杨大鹏,吕梁市法学会会员、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山西华闻(孝义)律师事务所主任

    摘要: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了新要求,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法治是重要保障。为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以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助力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法治是重要保障。只有坚持依法兴农、依法护农、依法治农,带有全局性、长期性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从这个意义讲,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法治保障的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正当其时。

   吕梁市法学会于2023年4月27日在孝义市举办了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推动吕梁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学智慧”为主题的第一届“吕梁法治论坛”。其中,有一个分论题就是“乡村振兴法治保障。”

   本期推荐的是:由杨大鹏撰写的论文《乡村振兴法治保障的理论与实践探析》,他提出的如下观点和举措,对乡村振兴法治保障具有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被专家组评选为一等奖。

   一、完善法治乡村建设的法治机制

   在全面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要想有效推进法治乡村建设,需要完善相应的法治机制。以往针对法治乡村建设的法治机制并不完善,且普遍流于表面,应有的法律效能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法治机制的不完善,严重影响了法治乡村建设的有效性。要想完善这一机制,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给乡村配备专职法治村干部,负责法治乡村建设的落实与推进;二是法治村干部将法治工作融入到乡村日常治理当中。

   二、完善涉农法律法规体系

   乡村振兴涉及政治、经济、法治、文化等多种因素,各项工作的部署都需要建立在健全的法治保障体系基础之上。由于我国大多数农民群众的生活模式相对简单,乡村地区的人口流动性小,立法机关对涉农法律法规体系的优化和完善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果再忽视对涉农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和优化,法治乡村建设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对此,建议相关立法部门要加快对涉农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提高立法数量和质量,加强立法的针对性和系统性,确保各项法治乡村建设举措的实施有法可依。另外,相关部门还要对现有涉农法律法规体系中不合时宜的条款进行及时的修正,例如,有的地方村规民约是村务管理的重要准则和村民的传统规范,村集体组织民主活动和法治乡村建设的基础在于此,我们要发挥村规民约的自身优势,结合实际情况对农业生产经营、土地承包、产权流转等方面的法律条款进行修正,使其更加符合当下的实际情况,及时完善涉农法律法规体系,从而从源头上解决农村工作法律缺失问题。

   三、加强法治宣传力度

   法治素养的培育是法治乡村建设的基础工程。要想提高农民法律素质,首先要提高乡镇干部和村干部的法治综合素质。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加大农村普法力度,提高农民法治素养。

   一是增加涉农法律学习并进行考核。首先,要提高乡村干部的入职门槛,将涉农法律法规纳入入职考试和面试内容,选拔出具有较高法治素养和业务能力的基层工作人员,实现乡村法治建设的顺利推进;其次,对现有的干部进行系统的法治知识培训并考核,促使其学习法律知识的主动,提升其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第三,充分利用职业学习、党校等对村干部进行法律知识培训,让他们成为守法、用法的带头人。

   二是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要想有效推进法治乡村建设,需要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在农村中设置遵纪守法先进模范,针对法律意识较强,遵纪守法的群众予以大力表彰,通过树立模范榜样将法治文化深入到农村群众的思想意识层面。

   三是增强乡村法治宣传力度。加强与乡村发展,村民实际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例如,《土地法》《婚姻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与农民切身利益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强宣传与普及。

四是增加乡村法治宣传方式。要本着从村民需要出发的宣传原则,以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法治宣传教育,让本就枯燥的法律不再停留于纸面上。例如以宣传画、多媒体、宣传片、线上服务等形式,积极宣传涉农政策及法律法规,以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

   四、优化现有法律服务体系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要想有效推进法治乡村建设,需要对现有的法律服务体系进行优化,提升乡村地区基层干部的法治观念,实现乡村地区的依法行政。

   一是推行法律顾问下乡举措。确保每一个乡镇、村落都有法律顾问,法律顾问的数量可根据农村的人口基数增减。

   二是设立法律服务日。组织本地区“三官一律一者”进乡村活动,即: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法学法律工作者走进乡村,开展法律宣传与法律服务活动。加强“三官一律一者”与村民、村干部之间的联系。根据村民现实需要,充分利用村民身边的鲜活案例,现身说法,引导村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

   三是增强群众监督。用法律法规加强基层干部工作行为的约束与规范,避免其出现腐败、不作为、乱作为等。通过构建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提升基层党务政务工作的透明度,使基层干部的工作接受当地人民群众的监督。

   五、提高法律保障效能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是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要完善农村综合治理体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是通过专项整治工作,积极预防和打击农村犯罪活动。铲除农村黑恶邪教势力,净化农村环境,为村民创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不断增强村民的安全感、幸福感。

   二是制定利民便民法律保障措施,推广巡回法庭办案方法。在办案时兼顾农村交通、农田季节等实际情况,开展法庭到村组、法官进农家办案活动,减少当事人讼累,拉近司法机关与农民的距离。

   三是严厉打击涉及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职务犯罪案件,加大对涉农公职人员特别是村干部的监察以及对危害农村社会治安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四是严格政法工作人员选拔工作,不断提高政法队伍的整体素质,重塑政法机关严格执法形象,加强法律监督,保障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得到一个平安、稳定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