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健全公共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增进民生福祉”等内容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指明了清晰的路径和重要的方向,为做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吕梁市法学会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重大政治观点、重大目标任务、重大战略举措,准确把握报告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路线方针,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事业发展的实际行动,着力打造新时代公共法律服务吕梁法学会品牌,持续推进公共法律服务普惠化、均等化、精准化、多元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共享全面依法治国成果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吕梁市法学会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大提出的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全国率先建设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智慧服务平台”惠民工程,将吕梁市和十三个县(市、区)优质法律资源在网上“集中上架”,实现“掌上办”“指尖办”“随时办”的电子移动终端渠道法律“云服务”。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解决法律难题,享受权威、精准、普惠、便捷的法律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法治需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智慧服务平台”运行一个月以来,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83人次,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
坚持人民至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一是不断提高公共法律服务覆盖面。制定实施“111333”工程,建立县乡村三级法律服务体系,通过派驻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网络智慧服务平台、热线三大平台建设,为群众办法治实事、为企业解法律难题,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法治实践、服务社会。二是不断提高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领域技术创新,通过“红色法治文化主题宣传教育基地”“旅游法治文化主题宣传教育基地”“百名法学家百家报告会”等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法律咨询服务、社会矛盾纠纷排查与化解等,用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化和专业化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通过不断扩大公共法律服务覆盖面和提高公共法律服务质量,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带来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推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优良法治环境。
坚持问题导向,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均衡配置。一是均衡配置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围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优化营商环境、信访积案化解、矛盾纠纷调解等依法有效拓展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向农村地区辐射的方式和途径,创新便民利民服务形式。二是加强农村、社区、企业公共法律服务建设。进一步完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驻点服务制度,为群众办实事,为企业解难题。通过着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以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抓手,解决法治实践中面临的新问题和社会治理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向纵深发展。
坚持系统观念,促进不同公共法律咨询服务有效互动形成合力。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坚持系统观念要求将公共法律咨询服务体系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生态系统的基础性、保障性和服务性工作来建设。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咨询服务体系必须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一体推进。一是侧重于教育和咨询功能的公共法律服务,包括公共法律教育、法治文化、法律咨询、法治指引服务等。二是侧重于纠纷预防和矛盾纠纷化解功能的公共法律咨询服务,包括非诉讼调解、信访问题化解等。三是侧重于法律风险防控的公共法律咨询服务,包括重大公共决策论证、重大法律风险防控、企业法治体检、影响基层社会稳定的法律风险评估等。四是侧重于基层治理的公共法律咨询服务,包括乡镇、村委会、社区、企业、景区等法律事务指引,推动基层社会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共法律咨询服务资源的使用效率,有效促进法治吕梁建设目标的整体实现,努力让全体人民共享法治成果。
坚持服务质量提升。新时代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有了内涵更丰富、标准更高的要求,要深度贴合群众需求、工作需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着力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和经验盲区。以举办业务培训班和法学交流等形式,提升公共法律服务队伍的专业素养,进一步规范法律服务行为、提升法律服务品质、提高法律服务效能、增强法律服务公信力,以专业周到的法律咨询服务,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实现人民群众享有的基本公共法律咨询服务质量和满意度“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