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五四宪法”颁布70周年。作为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五四宪法”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斗争而得来、由人民自己制定、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法,确认了国家各项基本制度,构建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良好开端,其核心精神、基本原则、主要内容、体例结构等为现行宪法所继承并不断发展,是新中国在法治征途上迈出的关键一步,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它为起点,70年来,我国宪法为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证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法治保障。 为传承宪法文化,树立宪法权威,由吕梁市法学会秘书长王永卫主编的《时代宪法》 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地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制定宪法的背景和目的意义,准确把握每个时代宪法的精辟论述,正确评价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代制定宪法所承载的历史地位和贡献作了深刻解析,是一本形成全民学习宪法、崇尚宪法、尊重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宪法科普”简明读本。可以让读者从中感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光辉历程,对于进一步传承宪法文化,强化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实施,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本书编写背景及内容概述。
编委会
1921年7月,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那天起就向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使命前进。
1931年,党领导人民在中央苏区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为巩固和发展根据地、实现在局部地区执政提供了根本法制依据。1946年,颁布实施《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为边区民主政治建设注入强大力量。1947年3月至1948年4月,中央法律问题研究委员会起草的《后甘泉宪法草案》确定了“必须实行无男女、信仰、财产、教育等差别的真正普遍平等的选举制”。这种制度即是民主集中制。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总结了人民民主革命的经验,确定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等,实行人民当家作主。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重大制度,并以特殊的功能维护政治共同体的价值共识,提供合理平衡国家、社会与公民之间关系的平台,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宪法的崭新历史。
1982年颁布施行的现行宪法,科学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指明了国家根本道路和发展方向。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改,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紧跟时代前进步伐,不断与时俱进,有力推动和保障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制定和实施一部真正的人民宪法,是中国人民争取民主权利、谋求民族复兴的不懈追求,更是中国共产党把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所遵循的一项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回望历史长河,我国宪法始终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息息相关。
回顾中国共产党100多年走过的辉煌历史,回望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制定宪法的发展历程,愈加深切地感到,共产党制定实施宪法的每一步都同党和人民所进行的艰苦奋斗,卓越成就紧密相连;都同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积累的宝贵经验紧密相连;都同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命运和美好未来紧密相连。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辛探索和实践,成功在中华大地上制定和实施具有鲜明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宪法,在我国宪法发展史乃至世界宪法制度史上都具有开创性意义,为人类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研究百年来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的实践历程,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寻找人民宪法,制定人民宪法,直到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心路历程,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目 录
该书分十一个章节,全书印张274页,106001字。
《时代宪法》这本书通过文献回顾、综合分析、总结归纳、详细阐述等,将党百年来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的实践历程以及有关宪法史、宪法学的各方面知识总结归纳在一起,让读者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光辉历程,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制度更加清晰和深入了解,让宪法真正走进自己的心中。
讲好中国宪法故事,以宪法精神凝心聚力,坚定宪法自信,增强宪法自觉,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推动宪法深入人心、走进人民群众,更好发挥宪法在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谢飘作序、张广勇、刘本旺、廖九平赐稿
原中央法律问题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之子谢飘为本书作序;吕梁市委副书记、市长、山西省法学会常务理事张广勇、山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馆)参事研究员,山西省社会主义学院客座教授,曾任山西省政协常委,山西省人大常委,民盟山西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刘本旺、瑞金市史志研究室一级科员、工会主席、法学会会员廖九平为本书赐稿。
谢飘在序言中写到:
王永卫秘书长邀请我为本书作序,我阅读了书稿后,不仅自身收益良多,而且对该书记录的宪法知识的全面性、生动性、准确性和可读性尤感满意,并非常愿意谈谈对宪法的认识与敬仰之心。
本书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研究制定的宪法核心讲的清楚,说的明白,让人看了对历史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收获。我相信,这本书一定会让读者满意。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本书所提供的宪法资料中,领略到我国宪法所设计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四梁八柱”完美框架,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制度有更加清晰和深入的了解,从而让宪法真正地走入日常生活、走入人民群众,成为亿万人民共同的信仰。
张广勇在赐稿《传承宪法文化 履行宪法使命》一文中写到:
市法学会王永卫同志主编的这本《时代宪法》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党在各个时代研究制定的宪法以及有关宪法史、宪法学的各方面知识总结归纳在一起,并对我国社会结构、法律制度的奠基性作用以及宪法的功能、作用、地位等作了详细的阐述,为广大读者深人了解宪法、尊崇宪法提供了有益帮助。特别是作者将挖掘研究整理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央法律问题研究委员会根据党中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在吕梁临县后甘泉研究起草的被老一辈革命家习仲勋、宋任穷、武修权、王首道、马文瑞称之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的《后甘泉宪法草案》文本首次录入面世,这项研究成果对传承宪法文化,提高吕梁的历史地位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填补了历史空白,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时代宪法》这本书可以深入了解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制定宪法的背景和目的意义,准确把握每个时代宪法的精辟论述,正确评价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代制定宪法所承载的历史地位和贡献,理性回顾新中国宪法的坎坷经历,深刻思考宪法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法治中国建设背景下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实施,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保障。
面向未来,我们要增强宪法自觉,加强宪法实施,履行宪法使命,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
刘本旺在赐稿《维护宪法最高权威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一文中写到: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七十周年之标,吕梁市法学会秘书长、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委员会主任王永卫主编的《时代宪法》即将跟读者见面,我翻看了《时代宪法》样本,深深地感到本书系统有序,图文并茂,简明扼要,阐述了中外主要国家宪法的制定和发展历程,重点梳理了中国宪法的历史演变和发展。以史为证,以事说理,以情感人,比较详细地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领导中国人民不断探究、创造、实践,结合中国的实际加强宪法制度建设,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意识、宪法制度和宪法文化。是一本形成全民崇尚宪法,维护宪法,尊重宪法,运用宪法的“宪法科普”简明读本。
沧海横流谁著史,襟怀浩然写春秋。《时代宪法》所记录的中国共产党制定实施宪法的探索实践与光辉历程是一部丰富生动的“宪法百科”,也是一部具有宣传法治教育的“宪法科普”,又是一部贯彻实施宪法的“行动指南”,为对于消除社会疑虑、弘扬宪法文化、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自信”、树立“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政治责任感等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